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9集力行分享 |
华红霞学长 |
|
用君师亲心法教育孩子
这节课蔡老师给我们讲了两个重要的心法,一个是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,一个是中国文化心法“君亲师”。 这两个心法对我们在处世方面、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,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有着精辟的见地。 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“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”。台湾一位著名的教授曾经说过:“教育有没有效果,子女能否成都与怎么教无关,你的品行,有没有好心、做好事,积善德这才是关键。”所以孩子如何,我们不能责怪他们,要怪只怪自己没有德行,所以,对孩子要宽容他、接受他。 当然,我们可以努力、可以改变,昔有“五子登科”的事实,《易经》中也有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的教诲,我们要充满信心,在加强自身德行的同时,可以用“君亲师”心法来教育、感化孩子: 君。领导,是指以身作则,也就是身教。正如蔡老师说的,现在的家长都没有以身作则,可能教孩子要做《弟子规》、要孝顺父母,结果自己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可能又不好。我也是如此,我要求孩子对长辈说话有礼、声音轻和,而自己对长辈说话有时很大声、态度上也有些强硬。“言教者讼,身教者行”,出现孩子跟我们自己说话也很大声的现象,那也是情理之中,上梁不正下梁定歪。 亲。关怀、爱护。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每天给孩子吃好、穿好、用好就是关怀爱护,其实爱孩子也有爱对。像我,每天都尽心地陪着女儿,或是送她上这个兴趣班、那个兴趣班,不时限制她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,总觉得是为了她好、是爱她;我也都苦口婆心地对女儿说,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要她多学点、多吃苦,虽然女儿也常常表示认同,也表示不愿意放弃所学,要坚持下去,但也不知是否是她真实所想。在教育过程中,还是缺少对孩子的真正关心爱护,还是存在重文轻德现象。 对于女儿教育,印光大师曾说过: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。千万不要小看了对女孩的教育啊。 师。教导,是因材施教,也就是言教。正如蔡老师说的,教育孩子是要不断重复提醒。像我,有时就比较没有耐心,总把孩子当天才看、当大人看,觉得一教就应该会、一教就应该记住。教育还要慎于始,有敏感度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